5月15日,昆明市政协主席熊瑞丽主持召开市政协落实河长制会议。会议提出,市政协要在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中,发挥政协优势,履行好政协职能,为推动昆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回顾昆明市政协近年来针对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所做的“水”文章,类似的会议和履职活动还很多。比如在直观的感受上,自年以来,在许多入滇河道的入湖口,都树立着“河长林”的石碑。与河道两岸的绿化树一样,这是入滇河道治理的见证。这其中,包含了昆明市政协主席、副主席们曾经走过的足迹。
与此次会议一样,对昆明市政协来说,入滇河道治理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履职内容。为了昆明的碧水蓝天,近年来,昆明市政协一直在为做好“水”文章而奔走、呼吁着。
“河长制”的实施,使滇池治理取得突破。滇池湿地也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湿地”之一。配图
被拓展的“河长制”
5月21日8时,市民陈晓丽准时叫醒孙女,简单梳洗后来到新运粮河岸边,从兴苑路沿着河道向高新区方向走去。与她们一道同行的,还有李娇母女俩。
“只要不下雨,我们每天早晚都会沿着河道走上两圈,从河道的左边上去,两公里左右有座小桥,过了小桥,再从右边回来。”陈晓丽说,河道两边绿化好,不仅风景好,空气也好。
然而在市民孔灿看来,河道边的绿化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中午太阳晒得厉害,躺在树下打个盹是件很舒服的事。”5月20日13时25分,在孔灿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河岸边三三两两休闲的市民。
“七八年前,大家唯恐避之不及,别说在河岸边休息,走路还要尽量绕远点,因为当时的河水很臭。”孔灿说,他就在河岸附近做生意,算是见证了这条河的变迁。
也许这些休闲之人不会去关心河道变化背后的足迹,但他们很清楚河道治理好了,在城市生活会更加惬意。也许,伴随着河岸两边树木的长大,可能有些故事会被人遗忘,但刻写在“河长林”石碑上的字将会依旧。与其它河道一样,在这条河的入湖口,同样竖立着“河长林”石碑。
昆明市政协落实河长制会议现场
河长、滇池治理生态建设指挥长……这些“长”的背后,无疑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滇池水体恶化,部分河道的水也受到影响。“新运粮河本身并没有源头活水,主要依靠滇池水倒灌,也就是说,如果滇池水体得不到改善,新运粮河的水质也很难改善。”昆明市政协一名工作人员说。
尽管水质的治理受到滇池水体的影响,但一个直观感受是,河道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闻不见水的臭味,早晨还能听见鸟叫蝉鸣,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变化。”孔灿说。
然而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有一件一直被昆明市民所熟知的事情——河长制。
如果说之前的“河长制”让市民感受到了入滇河道的变化,那么此次的“河长制”将让市民感受到更大范围的水环境变化。根据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今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将河长制从滇池流域推广到全市域的河(渠)湖库范围,并将内容上从水污染治理为主,转变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资源、改善水资源、修复水资源的全面综合治理。同时,从体系上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责任体系,构建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而实现河长制的新突破和市域河(渠)湖库全覆盖。
昆明市政协委员视察河道治理情况
按照《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安排,昆明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共担任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等9条河道的市级河长。此外,市政协河长制督察组负责督察滇池、阳宗海流域外河长制的实施。
如何履行好职责?昆明市政协主席熊瑞丽介绍,昆明市政协专门邀请市“一湖两江”治污督导组组长李培山,就如何履行河长职责以及开展巡河督查工作作专题培训辅导。并请昆明市滇管局、市水务局就相关情况作通报。
熊瑞丽说,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河湖保护治理管理作出的重点决策部署,是省、市全力推动的重要工作,昆明市政协要按照市委的安排,全力完成好此项工作。
熊瑞丽要求,下一步,昆明市政协担任河长的主席、副主席,以及参加巡河和河长制督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了解政策实质;要认真学习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专业知识,要做“专业的河长”,用专业精神做好相关工作;要发挥政协优势,助力目标实现,利用好政协资源环境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专家、委员的作用,为全市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河长制”的重点提案
“河道在水网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古代入滇池的6条河到现代入滇池35条河道及其他支次沟渠,不同河道发挥功能不尽相同,随着时代变迁,许多河道被拉直或改道,河道水功能发生了变迁,建议对入湖河道重新进行水网布局规划,并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管理和保护。重新任命各级河长,通过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真正落实河长制。”在今年昆明市政协的重点提案中,有一件名为《关于加快深化落实“河长制”谱写高原水生态文明新篇章的建议》的提案,将 该件提案由民盟昆明市委提交。在提案中,民盟昆明市委指出,年3月27日,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正式明确实行“河(段)长负责制”,昆明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段)长责任制”及三级管护网络体系,由市级领导担任“河长”,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段长”,对辖区水质目标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分别为35条入滇河道任命了市级领导作为河长,各位河长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中,尽心尽力完成河长职责,为昆明市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付出大量的心血。此举为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重要贡献。实践证明,经过9年的制度实施,在六大工程的协同作用下,滇池治理取得了重要突破,年滇池以72.2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考,滇池湿地获央视评选“最美湿地”称号,中华龙舟大赛在昆明滇池顺利进行,多年未见的珍稀濒危鸟类彩鹮也重现滇池,这一切都表明滇池治理成效日益凸显。生态建设成果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称赞。
但随着时间推移及人员变动客观原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上出现松懈的现象,有的河长巡视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河道又出现了私排污水的现象,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年1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民盟昆明市委建议,应尽快梳理滇池流域河(渠)全面实施“河长制”.滇池流域平方公里河道、库塘及支次沟渠密布,前期仅对其中入滇池的35条河道实施河长制。河道在水生态功能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对河道及支次沟渠在滇池流域河道、库塘及支次沟渠进行重新梳理,全面实施“河长制”实现河道管理无死角全覆盖。同时,由市政府领导挂帅,成立河长制实施监督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和考核办法细则,定期开展“两会一表”,即定期召开河长联席会议和河长团队会议,设立河道管理问题反馈表。监督领导小组按照考核办法细则定期对河长团队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河长考核成绩列入政务考核内容。并加强对河流、库塘水质的实时监测,建立河道水系长期监测预警机制,确保滇池流域河流水系健康及生态安全。构建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河道基本信息、监测数据及公众参与的融合,公布每条河道河长团队成员信息,发布 河道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难以长期维持,河长制实施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应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模式,加大省、市和县三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生态补偿办法,多渠道筹集社会资本参与,吸引实体公司PPP模式参与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民盟昆明市委建议,将好的举措用法规的方式固定下来,使其真正成为昆明治理河道和保护滇池的“利器”,谱写高原水生态文明新篇章。同时,加大滇池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检查和工作落实的力度,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不断强化工作保障,抓好长效管理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河道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集中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确保“河长制”的实施取得实效,确保治理成效不反弹。
委员建言不离“水”
今年3月20日上午,昆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专题界别联组协商会。界别联组协商会上,来自不同界别的市政协委员,紧扣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围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就滇池治理、环境保护、智慧交通、老旧小区“微改造”、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文化保护与传承、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先后作了发言。
配图
滇池如何科学治理?段昌群委员在发言中提出,当前要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作为滇池治理关键环节,从决胜整个流域生态健康的高度予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段昌群委员说,面源污染占进入滇池污染总负荷30%左右,滇池流域面积的主体分布在农村,影响滇池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在城市和工业污染相对可控、好控、能控的基础上,解决滇池流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关键就转移到了农村。对此,需要把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纳入到整个流域的农村综合发展、新农村建设、全流域生态提质增效的大局中解决好,以支持整个滇池流域的生态健康和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梁宇委员建议,要全面深化河(段)长制,加大以海河为重点的黑臭水体和不达标河道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支次沟渠综合治理,确保全面消除城区河道黑臭现象。
许荧委员则提出,要加强滇池及昆明市主要湖泊、河流沿岸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排污管道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流动污染源治理。
配图
“昆明市实施河长制9年来,随着时间推移,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上出现了松懈的现象,有的河长巡视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河道又出现了私排污水的现象。”徐杉委员直言说,相关职能部门要清晰认识到存在问题和不足,创新思路补齐短板,加强河长制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让好的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谱写高原水生态文明新篇章。
在听取市政协委员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专题和政府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后,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用四个“最”回应了委员们 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亦称牛洪江,系金沙江支流,水资源丰富,干流长公里,在嵩明县境内全长25公里,与对龙河、普沙河、杨林河等支流汇合。
近年来,伴随着牛栏江补水工程,昆明市政协和政协委员们把目光多次聚焦到牛栏江上。
配图
昆明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遇到干旱,水的问题成为了市委、市政府高度 如何保证水质?水环境治理(昆明段)情况如何?这些问题牵动着昆明市民的心。
查阅昆明市政协的会议记录,在昆明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第24次主席会议上,昆明市政府相关领导介绍了市政府办理年市政协主席会议《关于加强牛栏江(昆明段)水环境治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议案》的情况,以及牛栏江水环境(昆明段)治理工作情况。
“这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项目,如果花这么大的力气引来一沟污水,无法向百姓交代!”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有一句这样的采访记录。
配图
回忆该建议案,年9月-10月,昆明市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对牛栏江(昆明段)水环境治理和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重点视察。通过视察,昆明市政协提出了视察报告,并经市政协第十二届第19次主席会议审议,形成了建议案。建议案针对加快牛栏江水环境治理,建立牛栏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坚决做到工业企业“零排放”;加快城乡“两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等6项具体建议。
该建议案提出后,昆明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对建议案办理作了批示。为抓好建议案办理,市政府制定了办理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建议案办理工作。各级相关部门均成立了领导机构,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还将牛栏江水环境治理工作列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提高此项工作在年度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例。对“坚决做到工业企业‘零排放’”的建议,实行在牛栏江流域禁止新批钢铁、冶炼、基础化工等项目;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停止审批新增工业废水排放的项目;现有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共有67家企业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在流域内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工作,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措施。
搜寻遍布在牛栏江边的足迹,还有部分昆明市政协委员的履职身影。昆明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王秀江就是其中的一名。他走遍了嵩明县境内的25公里流域,与基层干部座谈、与群众交流,收集到了大量意见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立牛栏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主要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miguimi.com/bbfz/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