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背后警示城市如何防范黑天鹅事

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xftobacco.com/zzbb/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本期邀请六位专家围绕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主题进行讨论。嘉宾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袁宏永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张小明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郑艳北京都市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顾强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教授陈柳钦主持人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效能主持人: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袁宏永: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第一,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各类灾害致灾情况和重要承灾体信息,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第二,建立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着眼“全灾种”救援任务,各地分类别组建了地震、水域、山岳、洞穴等专业救援队,建设了南方、北方空中救援基地。第三,开展了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安全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应急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全国应急云和大数据、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应急资源、应急管理“一张图”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强化了全国应急指挥救援能力,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起到重要作用,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也在建设之中。王国复: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将传统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延伸上。近20年,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理念和建设重点有两个重大转变:“十二五”期间有一个重大转变,由传统的线性预报服务向基于影响的预报服务的转变,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nnanxinxibao.com/ynxxbls/14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