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力求保护白族语言传承,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要求在州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一些白族聚居地的电视台、电台开办白语栏目,用白族话讲故事,进行白族话教学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已知的129种语言中,濒危语言有21种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但白族话的传承貌似也不容乐观,尤其在90后、00后身上更为明显即将实施的条例对于白族语言的传承影响深远大理州教育局普教科科长董学认为,大理除少数偏远山区不通汉语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到汉语的影响相比之下,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更多的意义在于传承民族文化
但在城区,并不乐观因现实生活的需要,白族人重视学习和使用汉语尽管白族聚居地仍使用白族语言,但近云南信息报广告电话现代汉语借词的比重却不断上升,一些白语专有词汇正被遗忘更为严重的是,离开了白族聚居地向外发展的白族后代们却不会说白族话了
白族语言受到一些冲击,白族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大理为白族自治州,在全州300余万人口当中,白族人口数量达110余万,占总人口的1/3以上白族历史悠久,白语缘起何时已无法考究,但至今,白族人仍广泛使用本民族语言田间地头、乡野村间,大都能听到白族语言
条例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双语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举办双语幼儿园,在小学阶段设置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双语教学课程,鼓励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学习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并在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与保障等方面作云南信息报登报电话出明确规定条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双语教学”,双语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大理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教育科科长罗万金介绍,在大理州内的白族聚居地,70%到80%的白族人都使用白族话作为日常交流用语,在很多传统的白族村落100%的白族村民都能讲一口流利的白族话
9月26日,湾桥镇向阳溪村村民世世代代都讲白族话,孩童们早在牙牙学语时便从父辈中通过口耳相传,熟练掌握并使用白族话,此后尽管还会学习汉语、英语等,但白族话依然根深蒂固,难以忘却
10月1日,《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条例将结束我省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无法可依的现状
大理有110余万白族人城区少年很少说白语
白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云南信息报数字报学方式在大理也一直存在在一些以白语为母语的地方,有的老师选择使用白语教学或者白汉交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本
大理一直存在“双语教学”
今年37岁的杨女士回忆小学在农村学习的情景说,那时学习一篇新课文,老师用汉语教授读音以后,都要用白语解释,直到学生弄懂以后才继续用汉语学习课文,数学学习亦是如此,“那时候学习汉语有点像今天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感觉,我们只会读学过的课文,遇到新词新字仍然不会读,学会的汉语完全不能用于日常交流,后来到县城读书以后汉语才慢慢练出来”
应对
“在城市,很多从农村出来工作、成家立业的父母,他们的后代基本不会说白族话在农村也有越来越多父云南信息报登报母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使用汉语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虽然是白族却不会说白族话,尤其在90后、00后的身上更为明显”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云霞认为,当前白族话的传承确实受到了一些冲击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学前白文教材》,主要教授白语语音、白语歌调和简单的生活小常识
现状
目前,大理州内有证可循的双语学校共有三所,剑川县甸南西中和沙溪石龙两个村是白汉双语教育基地,此外还有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村的大理州白文学校
“00后”小俊从小生活在大理城区,尽管其母亲为白族人,会说一口流利的白族话,但却从没有系统地教过小俊白族话如今,小俊虽为白族,但除了一些如云南信息报广告部吃饭、睡觉等简单的词语,基本不会说白族话小俊母亲认为,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活接触到的人说的都是汉话,没有学习白族话的氛围,学习起来存有现实困难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imiguimi.com/ynxxbys/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