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中国应

白癜风是怎样得的 http://m.39.net/pf/a_4793729.html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决扭转事故多发局面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开小灶”专项整治以来,江苏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的重要指示,按照李克强总理和刘鹤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部署要求,在国务院督导组长驻督导,特别是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多次带队实地督导帮助下,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措施抓紧抓好专项整治任务落地落实,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60%以上,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扭转了事故多发局面。重点抓了五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进一步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领航定向,从思想根源固本培元,从灵魂深处吸取教训。省委及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黄明书记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宣讲和“书记说安全”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各级干部近1.3万名,宣讲4.3万多场次,推动40多万家企业、多万人接受教育。通过深入持续学习贯彻,广大干部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明显提高,安全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链条。党政领导按单履责。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主动领责、以上率下,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严格履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清单,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党委全会、各级政府向人代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部门监管以单定责。省编委出台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把履责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针对新业态、新情况,省安委办推动建立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向前一步”。企业主体照单尽责。细化条目式、具体化的“企业主体责任20条”清单,加强典型示范,强化联合奖惩。省安委会出台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执法处罚7.9亿元,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大力化解危化品系统性安全风险。对生产环节,对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全覆盖排查,特别是对硝化工艺企业、硝化生产装置逐一“过筛子”,全年关闭退出低端落后企业多家;对使用环节,在全国率先开展涉及20个行业领域的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对违法违规“小化工”,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排查治理“小化工”家,拓展排查整治其他小企业、小作坊、黑窝点万家;对化工园区,现场评估所有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将40个化工园区压减到29个。全面巩固冶金工贸和矿山安全基础。推动37家钢铁企业吊运铁水、钢水全部使用固定式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家深井铸造企业熔铸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改造,家单班作业10人以上的铝镁金属粉尘企业推行了湿法除尘法;冲击地压煤矿采掘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严禁新进入千米以下区域作业。

四、大力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探索开展专项巡视。在建立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巡查制度的基础上,去年省委对18个单位党组织履行危化品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专项巡视,组织13个设区市和87个县(市、区)联动开展专项巡察。创新安委办实体化运行。省编办加强安委办力量配备,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安委办专职副主任配备率为%,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共设个安委办工作机构,核定名行政编制,是之前的2.2倍。大力提升安委办综合协调效能,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安委办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省级层面制(修)订了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等20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

五、全面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配强基层监管力量。明确8个化工重点市、20个重点县分别配备不少于20人、10人专业执法人员,危化品监管人员从人增加到人;协调中央企业安全专家对口支持帮扶苏北五市,化工重点县聘用化工安全专家指导帮助。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全省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危化品和煤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提高风险监测、动态评估和预警处置水平。强化社会共治。启用全省统一的有奖举报热线,实现与12联动接报;组织主流媒体常态化开设专栏,营造浓厚氛围。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江苏一年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是在全省上下非常规的高压态势下取得的,是在国务院督导组集各部门之力帮扶下取得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面临的“硬骨头”仍然不少,本质安全水平仍然不高,巩固安全形势、防止事故反弹任务仍艰巨繁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和黄明书记讲话要求,始终保持“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高度警醒,继续发扬“开小灶”的劲头,借鉴兄弟省市好经验好做法,坚决完成“三年大灶”目标任务。一是全力整治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一年小灶”成果,推动全省深化专项整治21项、重点行业领域项、设区市64项“三张清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压减事故总量。二是坚持培根固本,加快提高安全防控能力。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严格安全准入,强化安全科技攻关,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持续夯实安全基础。三是推动制度创新,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开小灶”的制度成果,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安全发展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本文刊发时标题有修改)

强化统筹调度全力抢险救援

奋力夺取防汛救灾重大胜利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年汛期,安徽省遭遇历史罕见汛情灾情,梅雨期天数、雨量、雨强均居历史第一位,长江及巢湖、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同期发生大洪水,防汛救灾、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王勇国务委员现场指导。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在关键时刻多次点对点视频指挥调度,在救援力量、装备物资、救灾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以战时思维抓好防汛救灾,全省各级防办(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抢险救灾,确保了国家重要设施、堤防安全,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一、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保障指挥体系运转顺畅。一是理顺指挥体制。成立以省长为总指挥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办职责全面划转到应急管理部门,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汛包保责任体系,落实五级灾害信息员。二是健全部门协同机制。省防办组织多部门开展汛前督查,“一市一单”督促整改隐患。修订印发《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形成整体合力。三是完善汛期运行机制。主汛期整合全厅力量,成立防汛救灾综合办公室,对外强化协调推动,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压实责任、提前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一是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指挥决策的首要目标,贯穿于防汛救灾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二是落细落实基层责任。针对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区、低标准圩口等高风险区,省防办指导基层政府逐个网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定人员转移预案,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三是强化预警果断转移。紧盯雨情汛情和山洪等重大风险,及时向重点地区、有关部门点对点发布综合防范预警;督促各地充分预估最不利条件,坚决果断转移安置群众.9万人,未出现因转移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

三、科学研判、及时响应,保证战时工作有力有序。一是周密会商研判。防汛关键阶段,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多次视频连线调度安徽省防汛抗洪。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20余次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各级防办强化联合值守和多部门会商,有针对性前置抢险力量物资。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面对全省性大洪水,及时提请省防指将防汛响应提升至Ⅰ级,并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动员全社会投入抗洪抢险。三是果断运用蓄滞洪区。在淮河汛情关键时刻,国家防总依法依规作出启用蒙洼蓄滞洪区分洪的决定。省防办协助省政府按时完成区内人员排查转移,时隔13年再次顺利开闸蓄洪。全省共启用国家蓄滞洪区10个,大大缓解了重要堤防防守压力。

四、统筹调度、全力抢险,力保重要设施运行安全。一是统筹调度力量物资。应急管理部跨省调动名消防指战员支援安徽省,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出动1.7万人次。省应急管理厅对接东部战区调动兵力4万余人和中国安能等企业、社会应急力量,调拨防汛物资投入抢险救援。二是强化查险处险。各级防办发动地方上足巡堤查险力量,最多时全省日上堤23.1万人,发现处置险情处,加固堤坝公里。三是全力处置戴家湖重大险情。黄明书记亲自调度并派工作组现场指导。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紧急调集抢险力量近人和装备物资,统筹实施进水口封堵和闸后围堰、闸前月牙堤填筑,经过6天6夜奋力抢险,彻底排除险情。汛期结束后,牵头开展年洪涝灾害调查评估,全面总结经验教训。

五、精准救灾、细致兜底,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精准高效救灾。坚持抢险救灾一体化推进,累计安置群众10.21万人,投入救助资金13.2亿元,下发救灾物资33.6万件。二是如期完成重建任务。督促各地迅速摸排确定倒损房屋重建(修缮)任务1.8万户、5万余间,下拨重建资金2.79亿元,挂图作战、盘点销号,去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推进冬春救助。会同涉灾部门确定全省冬春需救助人口万人,已下拨资金5.76亿元,并向重点受灾人员倾斜,逐户制定救助方案,确保温暖过冬。

虽然去年防汛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河网密布、地形复杂,长江部分堤防标准偏低,淮河泄洪不畅,中小河流和巢湖等沿江湖泊防洪能力普遍不足,防汛抗洪始终面临很大压力;各级防办转隶时间不长,防汛抗旱专业人员、技术支撑机构严重不足,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机制尚需磨合,县乡等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始终绷紧防汛抗洪救灾这根弦,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决策部署和黄明书记讲话要求,自觉向兄弟应急管理厅局学习,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提升“三个能力”:一是提升统筹指挥能力。加快建设省应急指挥中心,协调推进防汛抗旱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进一步细化部门协同机制,确保指挥高效。二是提升抢险救援能力。支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应急联动,发挥好队伍的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坚持政企共建优化布局抗洪抢险基地,增加仓储布点,增储抢险物资装备。三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物资装备配备,筑牢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责任编辑:赵莲

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庞舒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nnanxinxibao.com/ynxxbyx/14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