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南日报是怎么报道我县脱贫攻坚的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弥渡: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背景:如何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有效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既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应有之义,也是贫困地区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

话题:弥渡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摘帽”压力较大的贫困县,如何通过精准施策,调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奔向脱贫致富路?

发动群众整村推进高效实施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弥渡县弥城镇龙华村委会平安庄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施工现场,看到进村路面硬化和扶贫搬迁户安全房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我们原来住的老村子,是煤矿采空区的地质灾害地带。每家的房子,都是裂了修、修了又裂。10多年前,政府就曾经出钱在外面统一建好了新房子,但多数村民都没有搬出来;出来不多的几户人,没多久又搬回去了。”平安庄村民小组长朱永明说。他指着几间从未入住过,却早已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土墙瓦房又说:“这些房子都是当时由政府统一建盖的,由于住房设计和建设标准跟群众意愿相差太远,基础设施不配套,所以这么多年来都闲置着。但这次易地扶贫搬迁完全不一样,从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到项目施工,都由全村群众全程参与决策、监督和实施,全村38户人都高高兴兴地搬出来了。”

与平安庄安置点相邻,同属龙华村委会的龙华寺村小组,进村道路硬化工程进度也比计划推进得要快。该村村小组长杨跃荣站在新建起的宽敞水泥路上说:“如果不调动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那么光是路边的厕所、围墙拆除问题,耗上一年时间也不一定搞得清楚。”

据弥城镇党委书记张磊介绍,目前龙华村委会一共有10个自然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个异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一事一议项目”、1个老年活动中心和户危房改造项目同时进行,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上访事件,项目进度超乎预期。“其中最大的秘诀,就是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贫困群众参与脱贫的积极性并激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张磊说。

龙华村委会呈现出来的良好扶贫脱贫态势,是全县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苴力镇五台村委会秧草潭中村,除聘请施工技术人员和部分水泥石料建材由项目资金解决外,整条进村道路都全靠村民自发投工投劳解决。带头人罗发新因精打细算、组织发动得力,被远近村民称为“抠门老村长”。苴力镇党委书记白枝云说:“我们用三十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干出了五六十万元的工程来。如果村组基层组织不过硬,群众发动不起来,这样的事情干不成。”

整合项目产业脱贫活力绽放

“两年前我在村干部带领下开始养牛,现在已经还清10多万元借款,今年内脱贫应该没有问题。”德苴乡新和村委会北朝南自然村农妇张应琼说。在丈夫患病而亡、债台高筑后,她对未来的生活曾一度失去了信心,但村组干部和村内党员,不仅进家来开导她做抚慰工作,而且还鼓励她跟着党员大户养牛,帮她担保贷款、传授养殖技术和协调买牛卖牛等。

由村“两委”和党员养殖大户共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是北朝南村肉牛养殖脱贫项目高效运作的中流砥柱。今年一季度,该村肉牛养殖存栏已发展到多头,贫困户也从年的44户减少到现在的16户。在村里新建的肉牛集中养殖示范基地,村党总支书记马彬介绍说,这是合作社用产业扶贫资金新建起来的,能容纳多头肉牛,主要供那些暂时无资金建牛厩及缺乏养殖技术的贫困户使用。这样既便于提供集中的技术指导服务,又能够对其他散养贫困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以扶贫贷款项目为纽带整合各方力量精准扶贫,是该县探索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又一亮点。“听说我想贷款发展生猪养殖,理事会和银行工作人员就来到家中,边考察边给我出谋划策;得到‘扶持金贷款’启动养殖项目后,他们还经常进村入户帮我们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村民鲁红艳所说的“扶持金贷款”,是“云招德苴扶持金理事会”与银行合作营运的扶贫捐资项目。

几年前,该乡的定点挂钩帮扶单位云南省招标采购局筹集到万元资金无偿捐赠给德苴乡。为了使扶贫捐款“好钢用在刀刃上”,使之在扶贫中持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德苴乡政府没有将钱一发了之,而是成立“云招德苴扶持金理事会”并制定相关章程,用市场化手段低利率、无抵押运作该笔扶贫资金;并将各种扶贫力量与扶贫贷款项目整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扶贫人员的责任心与贫困群众的主动性。

截至目前,该扶贫贷款项目已经给全乡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贷款。由于乡村等各种扶贫力量跟着贷款项目走,贷前、贷中和贷后跟踪服务到位,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这些扶贫贷款项目的成功率很高,还贷率平均达到95%以上。

形成机制探索创新永无止境

具体到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可能各不相同;但放在全县范围内,这些个性化的致贫因素和脱贫举措,往往又会形成相当规模的共性现象。为此,该县在探索精准到户过程中,不断拓展精准脱贫的内涵:通过提升总结出一些共性化的脱贫方案,整合扶贫资源重拳出击。

据了解,弥渡经逐户调查总结致贫原因,目前已针对性地形成了“观念脱贫”、“金融脱贫”、“劳务脱贫”、“健康脱贫”、“教育脱贫”、“自然村整村推进”等多种脱贫工作机制。以“金融脱贫”为例,年全县仅信用联社发放的政策性贴息贷款就达3.93亿元,贷款项目覆盖脱贫小额信贷、脱贫产业项目、脱贫安全房建盖等方方面面;年北京大学与弥渡签署对口帮扶协议后,该校在入户调研基础上制定的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产业发展、帮扶基金、信息平台构建等“十个一”帮扶计划,也正在逐一实施并已初见成效。

“我们乡与其他3个贫困乡镇相比,由于贫困人口体量相对较小,加之林果、中药材、劳务输出等脱贫项目已相继见效,今年完全可以按要求实现脱贫摘帽。”密祉镇党委书记张丽娟信心满满地说。

弥渡县委书记沙伟风说:“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只有通过工作重心下移,精准措施到位,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成功激活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外在的各种扶贫力量和扶贫资源,才可能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县长张世伟也认为:“最怕的事情是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因此,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调动村组基层组织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力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本村本组本户脱贫规划的编制、项目的选择实施、资金管理和使用等。在配齐脱贫资源、给足脱贫外力的同时,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报记者朱绍云通讯员李武华

即时跟评:

上下联动勠力同心

余国鹏

“脱贫攻坚最怕的就是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弥渡县县长张世伟的这句话,道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只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上下有机联动、形成最大合力,才能在脱贫致富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走向全面小康。

弥渡县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了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这些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县乡村各级单位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脱贫攻坚政策的尽职尽责,承接重任因地施策的使命担当,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的服务精神。正是这一上一下的有机融合,充分调配社会资源,才让大理州这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县迸发出如此强大的脱贫致富力量。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方力量、各个环节的勠力同心才能达到最后胜利。领导干部着眼大局,结合实际,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发展方案,形成工作机制;人民群众改变观念,响应政策,积极投身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参加教育培训等。角色不同,分工也不同,但这两者是脱贫攻坚的“双翼”,“双翼”共同发力,大鸟才能奋飞。

把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力量统一协调起来,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脱贫工作机制,让党政部门、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众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弥渡县以扶贫贷款项目为纽带整合各方力量精准扶贫,既把扶贫贷款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又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极大地调动了扶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大产业”的机制构想。此外,精准脱贫要处理好“一家人”和“一类人”的关系,从一个区域来说,致贫原因多有相同之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一类人”的帮扶政策,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等成本,还可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使扶贫资源效用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让贫困群众自主选择脱贫路径,有现实的发展经验可以学习、成熟的产业模式可以模仿、现成的种养技术可以借鉴,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刊于5月25日云南日报二版)

END

版权声明:“微弥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nnanxinxibao.com/ynxxbys/13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